张金波 河海大学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江苏洛凯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江苏省科协认定的服务中小企业专家。
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2项,常州市科研计划5项,省市电力公司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近50余项,在高压电力设备智能监测、工业节能、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性成果,研发的多项技术与企业合作投入实际应用。在《仪器仪表学报》、《高电压技术》《电力自动化设备》和《高压电器》等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协助企业完成专利申请50余项,多项专利已经与企业合作形成产品销售,作为常州市首批“百名教授进百企”服务团成员,近几年先后为几十家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交流,利用自身掌握的科技知识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获江苏省科协首批认定协同创新服务中小企业“首席”专家,2008年获常州市“百名教授进百企”先进个人,2008年获常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和2016年获常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12年获常州市新北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获江苏省科协首批认定协同创新服务首席专家项目,指导的研究生论文曾获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曾获省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目前主要在智能电网领域和节能节电领域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于实际的创新性成果,2019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费峻涛 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 江苏省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 江苏省“333工程” 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团队负责人。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大学硕士和博士,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美国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研究员、客座教授。 现任河海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江苏省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江苏省协同创新计划项目, 江苏省人才计划项目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美国留学工作期间参与承担完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美国宇航局基金等。在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非线性控制、微机电系统控制和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SCI期刊论文105篇), 其中第1/通讯作者SCI期刊论文85 篇, ESI高被引论文5篇, ESI热点论文1篇, 出版学术专著5部, 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项(其中第1/第2发明人45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入选马奎斯美国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名人录, 入选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信息技术领域候选人。
学术兼职:IEEE (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高级会员;ASME(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Sigma Xi(国际科学研究荣誉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石油化工学会电气工程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国家基金和波兰国家基金评审人; 多个国际SCI期刊副主编;90多个国际SCI期刊评审专家, 6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分会主席, 重要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5次 。
李庆武 男,1964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院长。担任的学术兼职有常州市公安智库研究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量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各类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与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工程物探》编委,IEEE、IET、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图像工程、输配电设备智能感知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开展数字图像处理、智能视觉感知、传感网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与科技开发。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项目及横向协作项目30余项,开发完成电能计量保护监测系统、电力设备紫外与红外成像协同检测系统、智能视觉物联网测控系统等多项高科技产品,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图像处理、传感网、信息获取与处理、多尺度几何分析及其应用、视觉仿生和视觉检测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60余篇被SCI、EI检索。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40余项,获得授权20余项。主持的项目“植物生长的智能视觉物联网测控系统”,2015年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成果奖。主持的项目“基于智能视觉分析的视频监控预警系统”,2017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2010、2011年连续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